鄧金金,男,1985年出生,2009年大學畢業后進入三川德青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工作。
1、勇挑重擔,第一時間沖鋒在前
鄧金金自畢業就進入公司工作,初出茅廬的他,對公司泥漿處理設備方面一竅不通,但是他能夠做到虛心請教,不斷熟悉公司產品,了解處理工藝。后來積極扎根項目工地現場,作為初學者,摒棄一時的茫然無措,迅速自我定位,努力投入工作。白天,他奔波在現場,勤動手勤跑腿,從拆卸部件到更換備件,從操作設備到清洗設備,時刻從行動中學習技術;夜晚,他總結筆記,修改圖紙,從二維繪圖到三維建模,從書本理論到現場實際,不斷地從實際中總結技術經驗。
雖然當時很多方案在師傅們看來覺得有些“幼稚”,但他雷厲風行、日事日畢、樂觀積極、勇于沖鋒的工作態度深深的折服了他們。通過前期項目的積極參與,他逐漸了解了盾構機結構及施工工藝,熟悉了泥水處理的核心及關鍵技術,掌握了泥水系統方案設計的要點,從初學者逐漸成長為一個能獨立承擔項目的設計者。技術水平的迅速提升,讓他在短短幾年時間從初出茅廬迅速提升為技術骨干。
還記得他初次參加項目,天津寒冷的冬天,泥水設備出了故障,他穿著膠鞋淌著泥漿,拆卸管路,更換閥門,泥漿滿身,一趟活干完,歇下來的時候才發現里面的衣服已經全部汗濕,外面的衣服早已結冰;還記得在中隧佛莞項目,廣州炎熱的夏天,作為現場項目負責人,編寫了詳細施工計劃,制定了詳細的施工制度,保質保量將施工周期縮短一半,更是讓客戶豎起了大拇指。還記得…,這樣的場景太多太多。他勇挑重擔,第一時間沖鋒在前,多次優秀完成了中國中鐵、中國鐵建、中交、中建、中水電、上隧等承擔的國家重點盾構項目泥水處理方案,獲得客戶的一致好評。
2、毫不松懈,積極恢復生產推進及時研發
鄧金金在工作中一絲不茍,從不驕傲自滿。由于工作的特點,需要及時配合公司市場,服務于客戶。他人在哪里,電腦就帶到哪里。無論是出差路上還是休息時間,無論是早上還是半夜凌晨,他都能克服這種特殊“困難”,及時完成工作,深得同事及客戶的信賴。
由于春節假期及疫情防控,研發部門同事僅有幾個帶有電腦,部門結合公司生產實際召開了視頻會議,他主動承擔了大部分圖紙及生產計劃的工作。每天不斷的同客戶聯系,優化設計方案,不斷的同公司一線生產人員進行技術溝通,為項目正常進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。部門的大部分工作突然集中到一個人身上,特別是投產工作事無巨細,他結合每個項目的時間節點,理清思路,合理安排,很好的完成了疫情階段技術保障工作。3月6日中午部門接到銷售公司的通知, 3月8日下午2點要同客戶視頻會議討論成都項目的設計方案(原計劃3月12日上午9點)。時間緊、任務急,特別是競爭對手強,我方需要結合項目特點重新設計方案,三維BIM設計是重中之重。面對無人協助的境地,他主動承擔,熬夜通宵,直至第2天上午9點完成了方案并收集意見完善了方案,接著休息了3個小時,下午準時視頻會議交流了方案得到客戶的認可,為進一步達成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。
疫情期間,他還結合所在地疫情防控情況,積極組織同學為家鄉長陽縣人民醫院捐款捐物,為抗擊疫情盡綿薄之力。
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及緩解,城市逐漸解封,他每天打聽政策,及時為去公司上班做準備。3月13日下午宜昌市長陽縣正式解封,他當天晚上自駕至宜昌城區,第二天配合檢查正常后于3月15日到公司上班,到公司后他積極配合公司防疫規定,統計部門人員復工情況。由于疫情各社區管理制度不一,他主動申請為未帶電腦的且封閉的小區同事送電腦,讓其居家辦公,盡快加強部門員工戰斗力,助推公司復工復產。
針對重點客戶對泥水設備隔音、減震、框架式集成度等方面的高標準高要求,需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升級。由于疫情延誤,很多項目嚴重滯后,他及時跟進,并且主動請纓擔當項目負責人,多次組織項目團隊結合客戶需求修改設計方案,他從3月15日至4月30日,周末周日加班加點,及時完成了設計方案,并通過了初步評審。他克服種種困難,及時研發,升級產品,讓公司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。
今年公司鐵建重工項目交貨期緊,他主動請纓駐扎外協廠家跟蹤解決技術問題。設備出廠至野外高寒地區,他和同事開赴工地現場,在零下20°野外環境下指導安裝調試設備,圓滿完成任務,獲得客戶贊揚。
3、盡職盡責,辦法總比困難多
作為技術骨干及部門管理者,他積極配合主管領導的工作,針對各種各樣的困難,他總能努力想辦法去解決。
針對公司項目多但人員少的情況,他帶領團隊,結合項目特點及客戶的關注點以及團隊成員的特點,合理分配工作。比如針對老客戶,他們對我們設備熟悉,就安排熟悉的人快速提供簡短明了的設計方案,針對第一次進入行業的客戶,會安排有豐富經驗的同事去做細化,增強客戶對我們的信任。針對重點或特殊領域項目,會集中力量盡快完成。公司產品服務的專業性較強,產品定制化服務多,他總能找到辦法,去克服這些客觀原因,帶領團隊及時按質按量完成了工作。
結合公司轉型發展,項目租賃設備多,他能及時有效同其他部門保持溝通,保障現有設備的充分利用,為公司節約成本。
還有很多現場技術問題,比如壓濾提效,他引用泵混合及自動投料的新工藝,既保障了泥漿與藥劑混合均勻性,又解決了泥漿回流倒灌的問題,同時減輕了人工勞動強度,降低了施工成本。比如針對北京地鐵8號線前門站泥水場地狹小的情況,他多次踏勘現場,將調漿池設計在盾構井下,系統性解決了這個問題并提高了公司技術優勢。
無論什么時候面對工作,鄧金金從不推辭,而是開動腦筋想辦法去努力完成。作為技術骨干,他時刻準備奔赴項目生產一線,解決現場技術難題。他時刻牢記設計產品服務于客戶,只有不斷的傾聽旁人的聲音,才能不斷創新,才能做到既務實又創新。